不願面對的真相!世上最瀕危、可能消失的15個人間祕境
然而,在氣候變遷、環境汙染、過度獵捕、過度開墾等種種人為因素,奪去了許多物種的棲息地,甚至讓許多動植物、海洋生物瀕臨滅絕,恐讓生物多樣性喪失而導致地球生態系統崩解。《ArchitecturalDigest》便統整這些瀕危的地區,也是一種警示人類若不改變生活方式,持續「過度消費」的習慣,地球將不斷惡化。 15、非洲,剛果盆地(The Congo Basin, Africa)...
View Article碳費爭議還沒停?起徵價300元,2030年漲逾1200元
碳費審查委員會從3月開始舉辦以來,長達7個月的時間,才在9月9日召開第五次碳費審查會議開始探討碳費定價。目前初步制訂起徵價為300元至500元,並建議後續以2年為一期,分階段調升價格,也建議2030年後固定碳費費率範圍落在1200元至1800元之間。...
View Article遠傳助力中研院,開發全台首部5G AI 生態聲景蒐集器
中研院團隊為了解環境及氣候變遷對於生物棲地所造成的衝擊,長期監測全台各地野外環境音,透過AI分析鳥類、蛙類音波特徵,再經大數據分析,得以進一步了解台灣生物棲地變化情況,對於維護台灣生物多樣性相當重要。研究團隊採用遠傳所開發全新5G AI生態聲景蒐集裝置後,得以大幅提升監測效率,研究質與量都有望提升,也為建立國家級生態資料庫奠定了基礎。 傾聽山林的低語,電信專業支援生物多樣性研究...
View ArticleESG週報》碳匯大盤點!國家公園每年吸碳293萬噸
碳匯大盤點!國家公園每年吸碳293萬噸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挑戰,增強碳匯和減碳行動變得尤為重要。內政部5日表示,國家公園署自去年啟動自然碳匯盤點及組織碳盤查,目前初估國家公園每年可吸存293萬公噸二氧化碳,全台濕地的碳吸存量約為48萬噸二氧化碳。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未來將每季公開國家公園的自然碳匯吸存量、碳排放量及增碳減碳的進度,力求實現吸碳與排碳的平衡。...
View Article比爾蓋茲怎麼看暖化、AI與新能源?最新紀錄片一次告訴你
68歲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雖然已經不在第一線營運衝鋒陷陣,卻還是十分熱衷談論未來趨勢,除了定期推薦書單,9月18日即將在網飛(Netflix)上線的新紀錄片《明日有解?比爾蓋茲的未來對策》(What’s Next? The Future with Bill Gates)中,他更與各領域人士對談,討論AI潛力與風險、虛假資訊、貧富不均、氣候變遷、傳染病肆虐等時下關鍵議題。...
View Article鴻海加速綠化供應鏈,拼明年45家主供應商使用100%綠電
鴻海集團積極強化再生能源綠電使用,已承諾在2040年全球廠區將100%使用綠電。在8月底公布的永續報告書中,鴻海集團指出,持續要求供應商達到淨零減碳目標,供應商須承諾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並制定科學減碳目標(SBTi),鴻海集團要求供應商在2030年達到減碳42%。...
View Article想瘦身就靠「低碳飲食」?醫師:碳水化合物是關鍵!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消化內科醫師鄭乃源指出,隨著社會開發程度提高,生活環境及飲食型態轉變,每個人腸道內的好菌普遍愈來愈少,壞菌則愈來愈多。 醫師:低碳飲食堪憂,好菌去壞菌來 此外,從院內門診的胰島素阻抗指數抽血檢查分析,發現當前不少民眾採低碳飲食法,這股趨勢潛藏隱憂,可能讓腸內好菌離去,「千萬不要長期執行」。...
View ArticleESG遠見共好圈》遠見ESG跨界共創,媒合30組產學攜手共好
此次匯集了裕隆集團、雲品國際酒店、遠傳電信、Deya品卓、高雄餐旅學院、中興大學、淡江大學等15組來自產學研界團隊,透過精心的媒合機制,最終促成30個媒合合作方案。 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在開場致詞表示,自從遠見去年9月成立ESG共好圈以來,旨在促進產學合作,加速臺灣ESG發展。為此,遠見特別舉辦「ESG產學共創加速器」,希望透過媒合會,讓大學與企業能更緊密合作。...
View ArticleV美國高溫引發野火肆虐!數千公頃土地燒毀,萬人被迫撤離
美國官員10日表示,美國西部氣溫飆升引發的森林大火已燒毀數千公頃土地,許多人被迫撤離家園。 法新社報導,洛杉磯附近一場失控野火促使當局強制疏散居民,大火吞噬熱門旅遊景點周遭大片乾燥的加州鄉村。 這場所謂的「萊恩大火」(Line Fire)5日在洛杉磯東部爆發,週末迅速延燒,已燒毀超過2萬英畝(約8000公頃)土地,威脅數以萬計的房屋和其他建築物。...
View ArticleV為何綠電被貼「貪腐」標籤?7成民眾認為大企業壟斷、弊案多,如何解?
為了緩減溫室效應對地球的傷害,全球各國紛紛制訂自己的淨零碳排目標,要求供應鏈進行能源轉型,歐盟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已於去年上路、美國也在推動類似制度,且全球重要指數如MSCI,也將永續目標納入評比,得分高低牽動投資人的青睞指數。總總原因,推動產業如火如荼的進行「綠化」大作戰。...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