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海冰消退再破紀錄!科學家示警:風暴頻率月增7天
科學家目前已經知道南極海冰的消失會造成企鵝數量減少,導致冰架在溫暖的水域融化,並阻礙南冰洋吸收二氧化碳。 但這項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的新研究探討另一個後果:從海洋到大氣層的熱量流失增加,以及相關的風暴增加。 自從2016年以來,南極海冰持續大規模減少,但不像2023年這樣,未能在冬季恢復過來的海冰數量破紀錄。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View ArticleCOP29是場國際漂綠盛會?1.5°C防線真的守不住?
我在屏息以待與深感失望的矛盾情緒中,目睹各國領袖不僅難以達成共識,更是用模糊的承諾堆砌一座虛幻的減碳希望之牆。從COP27的「逐步淘汰」(Phase down)化石燃料,到COP28的「有序轉型」(Transitioning Away),COP29依舊未提出具體的化石燃料淘汰方案。 更令人遺憾的是,「損害賠償」(Loss and...
View Article台電大買綠電!再生能源供不應求,政府如何解套?
「RE100台灣2024報告發表記者會」19日舉行,邀請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國立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共同開幕,並由RE100台灣合作夥伴中華經濟研究院發表報告,揭示RE100在台灣的倡議成果及市場觀察。...
View ArticleCOP29會後解析:專家分享第一手觀察,百家企業、學校共創永續趨勢
ESG與USR跨域交流,掌握國際脈動 有鑑於「2050淨零轉型」為全球共識,《遠見》於2023年首創「ESG遠見共好圈」,旨在助力企業和學校實現跨產業、跨領域,共學共創的永續願景。成立1年多以來,陸續舉辦永續知識分享會、工作坊,以及低碳轉型企業和環境生態參訪等多場活動。此外,還透過「ESG國際大師論壇」帶領共好圈會員掌握全球碳定價趨勢,並在「ESG產學共創加速器」活動中促成35組產學媒合。...
View ArticleESG每週必讀》台土合作開鑽四倍101大樓的深度地層!台灣能和土耳其學什麼?
經濟部在2024年12月17日舉辦的地熱探勘深層潛力場域論壇,會中最受各界注目的焦點,是台灣和土耳其成功合作鑽取超過2000公尺深的岩芯樣本。這是國內第一次鑽獲代表大陸地殼的花崗岩,為分析深層地熱潛能提供關鍵樣本。 八個月克服種種挑戰,才成功取樣 要取得這段相當4座台北101大樓高度的完整取樣連續岩芯,相當不容易。團隊花了八個月時間,才克服岩石容易破碎、鑽探困難、岩層滲漏和湧水等各種困境成功取樣。...
View Article台達電啓用淨零科學實驗室!籌組「氫能國家隊」瞄準三大目標
台達電於12日在南科廠啟用全台首座百萬(MW)瓦級水電解製氫與氫燃料電池測試平台-「台達淨零科學實驗室」,其核心技術涵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與固態氧化物水電解製氫(SOEC)。內部配備多元測試環境,包括電力、天然氣、氫氣與高溫控制設施,並設有電池堆測試櫃、系統測試櫃及監控櫃。...
View ArticleAI引爆地熱能發展契機,石油巨頭卻逆風支持天然氣?
路透社報導,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和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等科技公司,正在與生產地熱能的新創公司合作,為其資料中心提供電力。 大型資料中心營運商也在積極應對AI能源需求,同步帶動一系列潔淨技術的快速發展。 美國頁岩氣生產商、地熱能新創公司Fervo Energy的投資者德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首席技術官洛威(Trey...
View Article冷颼颼卻見海水暖化!鄭明典警告:氣候變遷不可逆,科學也無解
鄭明典在臉書貼出台灣附近周圍海溫圖,一大片暖色系圖案顯示台灣海溫「距平」偏暖,即使冬季冷風吹襲,仍難以回降至氣候平均值。 鄭明典指出,持續升高的海溫已推動去年與今年全球氣溫創新高,顯示氣候狀態或進入不可逆階段。但他同時也表示,儘管氣候學界密切關注此現象,但對於近期海溫快速上升的成因仍缺乏完整解釋。 什麼是海溫距平?...
View Article德國10大年度詞彙出爐!「瓶蓋瘋狂」、「氣候粉飾」戳破ESG理想?
「德國語言協會」(GfdS)是由德國政府資助的德語研究與保護機構,自1971年起,每年歲末都會選出10大年度詞彙,記錄該年社會集體情緒的變化。 根據「德國語言協會」報告,2024年的年度詞彙由「紅綠燈熄滅」(Ampel-Aus)拔得頭籌。此詞彙描繪社民黨(SPD)、綠黨(Die...
View Article中鋼回不去了?轉投資風電巨虧64億,又接賣電新挑戰
「當今的鋼鐵市場就像一場喘息時間短,而且局勢快速變化的棒球比賽,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及強大的競爭對手,其中逆勢取勝的關鍵正是『速度』。」中鋼新任董事長黃建智12月14日出席中鋼53週年廠慶活動,強調只有公司具備夠快、夠積極的應變能力,才能預判形勢並搶先一步行動,為公司創造更多獲利機會。...
View Article想成為綠領人才?2025永續金融證照懶人包:考試日期、資格全掌握
【目錄】永續金融證照是什麼?永續金融證照考試日期永續金融證照報名資格基礎能力測驗範圍與費用進階能力證照報考資格永續金融證照進階培訓課程取得永續金融證照有哪些優勢? 永續金融證照是什麼? 「永續金融人才」是金融業和企業邁向永續目標的幕後推手,金管會2022年9月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將「培力」列入重點推動面向。...
View Article煙火不再是慶祝首選!無人機、光雕投影,連迪士尼也響應
「碰、碰、碰……」伴隨著巨大的聲響,璀璨繽紛的煙火在天空依序綻放,花團錦簇、銀河流瀑、連環金圈等快速變換的絢麗光輝,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河灣上,形成夢幻的畫面。 煙火多年來一直是節日慶祝的主流模式,無論是新年、國慶日,甚至情人節,煙火都是不能免俗的重頭戲。大規模的遊樂園往往也以精采的煙火秀,做為吸引遊客的重要噱頭。 強光、噪音、空汙問題,煙火的環境影響受到重視...
View ArticleESG遠見共好圈》桃園青年翻新ESG商模,連結企業、學校共創城市永續藍圖
本次參訪團由《遠見雜誌》智庫總編輯李建興率領46位「ESG遠見共好圈」成員參訪,涵蓋金融保險、科技、製造等產業,如玉山金控、奇美、遠東新世紀、亞泥等,以及中正大學、成功大學等學界。...
View Article2024全球永續調查揭露10大風險!2025 ESG趨勢「這件事」成主流?
KPMG安侯永續於24日舉辦「2024全球企業永續報告大調查高峰會」,發表《2024年全球企業永續報告大調查》,聚焦國際揭露規範的趨勢與影響。報告揭示五大全球趨勢,包括永續揭露與減碳目標成為主流、揭露要求邁向強制化、GRI框架主導地位、生物多樣性議題受重視,以及多數企業採用TCFD框架為接軌IFRS鋪路。...
View Article法國核能新篇章!「最強核反應爐」歷經12年延宕終啟動
法國電力集團(EDF)21日宣布弗拉芒維爾鎮(Flamanville)歐洲壓水反應爐(EPR)當天上午終於首次連結上國家電網,並開始為法國生產第一波核能。而這個延宕12年落成的核能反應爐也將成為法國最強大的核反應爐。 法國電力集團執行長雷蒙(Luc Rémont)在新聞稿中強調,「這對核能領域而言,是歷史性的時刻」。 該反應爐被稱為弗拉芒維爾3號機(Flamanville...
View ArticleESG國際快訊》南亞大海嘯20週年!世界如何不讓22萬人死亡憾事再次發生?
南亞大海嘯20週年!世界如何不讓22萬人死亡憾事再次發生? 2004年12月26日發生的南亞大海嘯,造成超過22萬人喪生。這場海嘯,堪稱是21世紀最致命的自然災害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海嘯韌性計畫負責人阿利亞加(Bernardo Aliaga)表示,這次事件是「警鐘」,提醒人們了解這類災害的危險性。而20年來,海嘯科學的面貌也有極大改變。 《歐洲新聞》(Euro...
View ArticleESG台灣快訊》RE100報告揭台灣綠電困境:供需不平、躉購制度成瓶頸
RE100報告揭台灣綠電困境:供需不平、躉購制度成瓶頸 中華經濟研究院與RE100在19日合作發布《2024台灣再生電力市場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台灣有超過120家RE100會員企業,年耗電量達2萬8000百萬度(GWh),占全台總電力消耗的10%,其中製造業占比高達93%。大部分企業設定2036年實現再生能源目標,但目前綠電供應嚴重不足。...
View Article「最安全核電廠」SMR全球爭相發展,台灣如何抉擇?
想要解決核能備受質疑的安全性、核廢料等爭議,世界各國和產業巨擘如微軟、Google、亞馬遜紛紛將腦筋動到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all Modular Reactor,SMR)。 有別於核電廠的負面印象,SMR被稱為「最安全的核電廠」,造價便宜且容易組裝,美國、英國、法國,甚至鄰近的中國、日本、韓國,都已著手開發,盼藉此增加能源供給的管道。...
View Article股神伙伴蒙格的長壽秘訣!99歲排毒人生四件事,竟包括「遠離這種人」?
蒙格(Charlie Munger)堪稱是一位極具影響力和魅力的投資界偶像。在他2023年11月28日以99歲高齡辭世以前,他不只是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長期的得力伙伴,曾任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投資公司副董事長,也是成功的投資家。長達數十年,股東們都會到波克夏的年度股東大會,只為聽取他和巴菲特的建言。...
View Article台灣每年逾80萬噸塑膠垃圾!大豐:推動塑膠循環經濟,先解決2大阻礙
走進大豐位於彰化和美的研發中心「全興處理廠」,汽油瓶、清潔劑瓶、雨鞋等塑膠製品被壓縮成五顏六色的「塑膠磚」映入眼簾。很難想像,這些塑膠磚經過分選、清洗,再透過造粒機台執行破碎及顆粒化後,重生成各種新產品,包括文具、運動用品,甚至食品級容器。 目前台灣最常見的回收塑膠材質如...
View Article